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>新闻动态>医院简介
热点新闻
广东一地多人中招!基孔肯雅热进入高发期,韶关疾控提醒→
近日,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发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。当前,正值高温多雨季节,蚊虫活动频繁,该病已进入高发期。我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提醒,公众需增强防控意识,科学防蚊是关键。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据悉,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经伊蚊传播,以发热、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。该病主要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、东南亚地区、印度洋沿岸及岛屿、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。其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。
图片来源:云南疾控
韶关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科科长梁晶:“基孔肯雅热它是一种虫媒传染病。它可以这样理解,一个基孔肯雅热病人,被伊蚊叮咬了以后,这个病毒就随着血液进入在蚊子体内进行繁殖,经过两到十天后,蚊子就带毒了,那么这个带毒的蚊子咬了健康人以后,就会被传染发病。”
图片来源:广东疾控
据了解,伊蚊一般在白天咬人,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。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,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、花盆、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,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。
感染后有何症状?
据悉,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至12天,通常3至7天,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关节痛、关节炎、皮疹、急起高热、关节痛、关节肿胀、斑丘疹,可伴有头痛,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,以及畏光,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。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至7天。
图片来源:广东疾控
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,可累及多个关节,以侵犯小关节(如指关节)多见。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,可持续数天或数月;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。而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。
此外,记者了解到,该病大部分病例为轻症,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出血、脑炎、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。
预防需遵循“2+3”原则
韶关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,预防基孔肯雅热需遵循“2+3”原则。
“2”个注意事项:一是计划外出旅游人员,出行前应了解目的的传染病流行情况,做好防蚊、灭蚊的准备;二是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或地区回来后,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。
“3”个预防妙招:一是清积水灭蚊虫,伊蚊喜欢小型清水容器,如水生植物、水桶、花盆、轮胎,这些可能蓄水的容器,我们要定期翻盆倒罐,清积水灭蚊虫。二是防止被伊蚊叮咬,可以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香、灭蚊片,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或者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水。三是做好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监测,如果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后要及时就诊。
同时,专家呼吁,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疫苗和特效药,主要采取对症治疗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应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避免延误病情。防蚊灭蚊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核心措施,公众需从源头清理积水、加强个人防护,共同筑牢健康防线。
韶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楚瑶
原标题:《广东一地多人中招!基孔肯雅热进入高发期,韶关疾控提醒→》
点击数:28   录入时间:2025-7-21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
注: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未经允许,谢绝转载。图片与文字来源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